編 號 |
活 動 內 容 |
主 辦
者
|
活動地點: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act.php?id=3661%20://
|
|
1 |
|
http://www.healthnew |
▼活動時間: |
2012/5/28 |
∼∼
|
2012/11/29 |
|
|
2 |
《胃腸道基質瘤》健保給付胃腸道基質瘤術後輔助治療 根據美國及歐洲數個臨床試驗發現,若在胃腸道基質瘤復發前,即手術後給予標靶藥物輔助治療,病患的無復發存活可大幅倍增。正因為效果明確,健保局也將在二月一日正式開放把胃腸道基質瘤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術後輔助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針對6公分以上腫瘤患者,給付輔助治療一年,堪稱一大福音。 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吳秋文稱許健保局此舉確是德政,因為胃腸道道基質瘤雖然罕見,但其惡性以及復發率都高得叫人無力,手術後僅有約一成病患能幸運逃過復發命運,這也是為什麼在還沒有標靶藥物前,轉移性胃腸道基質瘤病患的中位存活期僅有19個月的原因。 治療胃腸道基質瘤,標準治療的第一步都是手術切除,但復發率極高,過去臨床上常見手術一刀動過一刀的反覆復發病患,至於無法開刀切除或術後轉移的病患,過去更無疑像是被宣判了死刑一樣。 吳秋文指出,與一般觀念不同,胃腸道基質瘤都是惡性的,一經確診就是癌症,臨床上又以腫瘤大小、位置及有絲分裂數三種因素,將復發風險區分為非常低危險性(very low)、低危險性(low)、中危險性(moderate)和高危險性(high)。 但除了極少數的非常低危險性幸運兒,手術切除後可稍稍安心外,吳秋文說,絕大部分的病患,五年內月有一半的患者會復發,收治病患超過30人、經驗豐富的他,就親眼見過一名50幾歲的女病患,受不了接二連三的復發,最後甚至拒絕再動手術。 吳秋文強調,標靶藥物的確有效,且幫助很大,胃腸道基質瘤已經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早期治療、早期投藥,病患都有機會根治,重拾正常生活品質,照樣工作、重回社會及家庭崗位。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台北報導 2011.01.25 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blog/gist/2127.htm
|
mask007 |
▼活動時間: |
2012/5/28 |
∼∼
|
2012/10/30 |
|
|
3 |
《胃腸道基質瘤》胃腸道基質瘤輔助治療納健保 數百病患受惠 健保釋放給付大利多,只要胃腸道基質瘤大小在6公分以上,可以接受一年的第一線標靶藥物輔助治療,預估將可大幅降低復發機率,直接受惠的病患人數每年約有上百人。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正雄指出,根據過去臨床統計,腫瘤大小在6公分以上者,約占總體胃腸道基質瘤個案的一半左右,而美國研究證實,輔助治療有助降低復發率,尤其腫瘤越大越明顯,不但6公分以上效果明確,十公分以上者表現更特別好。 舉自己第一名病患為例,六十幾歲的男性,開完刀4、5年後突然肚子劇痛,經檢查才發現復發轉移,肝臟布滿腫瘤,最大者直逼十幾公分,痛楚難耐,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不到兩天,症狀完全消失,持續2年控制良好。 這經驗叫原本不確定標靶藥物療效的張正雄從此改觀,認為只要找對病患用對藥就有效。「醫師,我還要吃藥多久?」也因為藥效太好,不少獲得控制的病患反回過頭來要求停藥,甚至有人因症狀消失而擅自停藥,叫張正雄有點哭笑不得。 張正雄強調,基質瘤最棘手之處在於停藥復發速度快,且通常就長在切除原處附近或肝轉移,用藥後雖然復發腫瘤不再變大,可只要停藥不到一個月就可以完全長回來,因此,持續規律用藥是重點。 健保開放輔助治療被醫界視為腳步跟得上國際,雖然目前只給付一年期間,但國際間已有數項更長時間的臨床試驗接近尾聲,初步效果明確,醫界樂觀看待,未來給付範圍、給付期間可望進一步放寬,造福更多病人。 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blog/gist/2125.htm
|
mask007 |
▼活動時間: |
2012/5/28 |
∼∼
|
2012/9/29 |
|
|
4 |
胃腸道基質瘤》胃腸道基質瘤復發風險 不能單看腫瘤大小 胃腸道基質瘤患者開刀後,即便醫師保證已經清除乾淨,但患者仍擔心何時會復發,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沈延盛表示,評估胃腸道基質瘤復發率主要從腫瘤大小、部位以及顯微鏡底下癌細胞分裂數三大要素,分為低、中、高復發風險。 舉例來說,一般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50個範圍,看到細胞有絲分裂數大於5個或者腫瘤大小大於10公分者,皆可歸類為高復發風險,還有腫瘤的部位也有關係,長在小腸、迴腸、直腸等,會比長在胃部具較高復發機率。 針對國內健保從2月起,對腫瘤大於6公分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術後給付一年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沈延盛對此德政表示肯定,不過他認為,其實用腫瘤大小單一項目做為衡量給付標準,並不完全合理。 例如,長在胃部5~10公分的腫瘤,如果細胞有絲分裂數在5個以下,臨床復發率只有不到5~10%,但是若長在小腸、迴腸、直腸等部位,細胞有絲分裂大於5個,即便大小不到6公分,復發率高達八成以上,但後者申請健保給付就無法通過。 沈延盛指出,目前各種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以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的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效果最為顯著,而且副作用小,讓復發患者五年存活率從20%提升至80%,以成大醫院的臨床資料觀察,甚至會建議高復發風險的患者,連續服藥兩年,更能達到應有的療效。 資料來源:聯合報 2011/03/22 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blog/gist/2122.htm |
mask007 |
▼活動時間: |
2012/5/27 |
∼∼
|
2012/7/28 |
|
|
5 |
《胃腸道基質瘤》術後標靶治療 降基質瘤65%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2011/12/26 http://healthnews.com.tw/upload/articles/%E6%A5%8A%E5%9C%B3%E9%9A%86%E9%86%AB%E5%B8%AB_280x186-0.jpg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楊圳隆 胃腸道有腫瘤,不代表一定是胃癌!一般民眾鮮少聽到的胃腸道基質瘤,就是在胃、小腸出沒的惡性腫瘤,依據其生長部位不同,惡性程度則不相同,通常以長在小腸、大腸、直腸等的腫瘤惡性程度較高,若不妥善治療,患者可能面臨死亡風險。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楊圳隆表示,早期醫學界不清楚胃腸道基質瘤的真實面貌,常將其誤認為良性的平滑肌肉瘤,但治療後卻發現仍有反覆復發的情形,目前醫學界已認定,無論多小的胃腸道基質瘤,都該被歸類為惡性腫瘤。
楊圳隆解釋,胃腸道基質瘤的成因,是胃腸道組織中控制腸胃蠕動的神經細胞發生變異所造成,此疾病好發於四十至五十歲的中年人,患者男女比例相當,與生活及飲食習慣關係不大。醫師進一步表示,此腫瘤雖屬基因突變所造成,但臨床上也曾有親子皆是胃腸道基質瘤患者的案例,而年齡最小的患者可能僅有十多歲。
胃腸道基質瘤主要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對於腫瘤尺寸較大、細胞分化速度較快,以及生長在小腸、直腸部位等復發機率較大的患者,醫師建議手術後使用標靶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可有效減少65%的復發風險。楊圳隆指出,針對術後的輔助治療,研究也顯示,若服用標靶藥物三年則能較服用一年減少54%的復發風險,而目前國外也以此為標準療法,相較台灣針對腫瘤大於6公分的患者,手術後健保僅給付一年的標靶藥物,醫師期盼能盡早師法國外治療準則,幫助患者有效避免復發。
胃腸道基質瘤的標靶藥物治療效果顯著,但藥物副作用仍可能使治療中斷,文獻指出部分患者會產生水腫、疲倦、長疹子等副作用,但可經由專科醫師調整藥物劑量改善不適症狀,患者切勿自行停藥,引發腫瘤惡化。醫師也提醒,民眾一旦出現腹痛、腸胃不適等症狀,都應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讓腫瘤的威脅降到最低。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blog/gist/2115.htm
|
tzu |
▼活動時間: |
2012/5/27 |
∼∼
|
2012/12/31 |
|
|
6 |
一般胃腸部位的腫瘤屬於黏膜層生長出來的腺癌,容易出現胃痛、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但胃腸道基質瘤則是胃腸壁間質細胞長出來的腫瘤,不容易造成胃腸道阻塞,不會有明顯不適的症狀,導致腫瘤不易被察覺,往往大到一定程度造成出血時才赫然發現。 90-95%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可藉由手術治療,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莊捷翰表示,當腫瘤過大、轉移到其他部位,或是生長在胃與食道交接處的賁門、十二指腸等特殊位置時,會增加手術風險或嚴重的影響預後,可能不適合手術。此外當患者年紀較大、本身患有及他疾病時,醫師亦需仔細評估手術的可行性。 由於胃腸道基質瘤對於化療效果並不佳,因此在無法手術切除的情況下,標靶藥物則成為另一種標準的治療選擇。以目前第一線標靶藥物來說,可藉由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達到控制腫瘤生長的效果,一般來說患者會有8至9成的治療反應率。由於在轉移性或無法切除的胃腸道基質瘤治療效果良好,對於手術風險較高而評估無法完全切除的患者,醫師可經確診後提供患者服用6個月到12個月,待腫瘤縮小到一定的程度再進行手術評估,往往可達到降低手術風險,或避免多重器官切除。 目前健保針對術後復發、轉移或無法手術切除的胃腸道基質瘤提供給付,讓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受惠。然而胃腸道基質瘤為一惡性度高的腫瘤,術後5年內還是有半數的患者可能復發,藉由腫瘤大小、生長位置、分化情形來評估風險,有些患者甚至在一年內即有可能復發。因此服用標靶藥物進行術後輔助治療,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以腫瘤大於10公分的高復發風險群來說,服用標靶藥物與未服用的患者,兩者復發機率相差將近50%。目前國際治療共識建議針對中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至少使用一年的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惟目前健保仍未給付,患者需要自費使用。 莊捷翰醫師提醒,目前手術以及標靶治療對於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有不錯的效果,患者切勿過度緊張,宜配合醫師的治療接受手術或按時服藥,術後每3-4個月都要定期回診追蹤檢查,確實掌握腫瘤的發展,才能一舉克服胃腸道基質瘤的威脅。 轉載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blog/gist/2132.htm
|
兵牛牛 |
▼活動時間: |
2012/5/27 |
∼∼
|
2012/9/28 |
|
|
7 |
《胃腸道基質瘤》耐心、規律用藥 標靶治療有助與惡性基質瘤長期抗戰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 2012/04/02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黃明立
胃腸道基質瘤並非胃癌,是一種源發自胃腸道中較深的肌肉層中的腫瘤,患者可能有胃腸道不舒服、腹悶、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容易與一般的腸胃不適混淆,所以較不容易發現,就醫時腫瘤通常都已有2、3公分左右的大小,一不注意有些甚至大到10公分以上。臨床上需以手術切除乾淨,或視情況搭配使用標靶藥物治療。
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明立表示,一般腫瘤的治療方式不外乎手術、放療、化療以及藥物治療,但因為放療及化療對胃腸道基質瘤無效,在十多年前沒有適合藥物可用時,開刀後若再復發即可能危及患者性命,病人的中位存活不超過兩年。然而醫療進步,當標靶藥物出現,對於無法切除乾淨、復發或轉移的腫瘤皆可使用,遂成為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利器,目前國際上的臨床數據顯示對於轉移或復發的患者投予標靶藥物,中位存活已可達5年以上。
對於原發性胃腸道基質瘤難纏之處就在於其復發機率高,為了降低復發風險,可在手術後使用標靶藥物作為預防性治療,或稱術後輔助治療。黃明立指出,十年前就曾收治過一名直腸長了3公分腫瘤的婦人,手術切除後開始自費使用標靶藥物,4、5個月後應無法負荷醫藥費而停藥,2個月後又再復發,只好繼續自費用藥,所幸一年後健保局即開放復發或轉移的胃腸道基質瘤給付標靶藥物,幫助患者掃去復發陰霾,婦人用藥至今,病情控制良好。
面對惡性的胃腸道基質瘤,黃明立強調,健保局的德政讓許多患者免於復發風險,但也因為健保給付不需自費,使得少部分患者未能珍惜健保資源,逕自停藥或減少劑量。醫師提醒,因治療效果顯著,患者才能與癌症長期抗戰,而此時最需要的是耐心用藥,若有任何不適,都該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或不規律用藥,反而是在培養腫瘤的抗藥性,一旦復發,後續風險非同小可。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blog/gist/2112.htm |
tzu |
▼活動時間: |
2012/5/27 |
∼∼
|
2012/7/28 |
|
|
8 |
 鄭弘毅醫師
「胃腸道基質瘤」是腹腔胃腸道等器官在黏膜底下的基質層所長出來的腫瘤,多生長在胃部,其次是小腸、直腸。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鄭弘毅表示,由於腸胃道是空腔,有足夠的空間讓腫瘤生長,因此初期沒有特異性症狀,大都是腹悶、腹脹等,多數患者皆是在相當不舒服的情況下才就診發現。
目前醫界已認定胃腸道基質瘤皆為惡性,即使開刀切除乾淨,仍可能原處復發或轉移到肝臟。在標靶治療出現以前,手術是唯一的治療選擇,鄭弘毅指出,當面臨復發或轉移時,過去可能會使用小紅莓等化療藥物,但療效不佳,患者未享有治療效果卻得承受副作用的痛苦,直到標靶藥物出現,多了新選擇,讓胃腸道基質瘤不再是絕症。
目前胃腸道基質瘤的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原是用於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意外發現可阻斷胃腸道基質瘤的腫瘤基因KIT及PDGFR,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控制腫瘤效果顯著,而對於復發或是新診斷但是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緩解率為 40-50%,可以有效控制80%以上的患者,也大大延長患者存活期。另外,對於手術後具高復發風險的患者,也適用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降低復發機率。
鄭弘毅表示,使用標靶治療需按醫囑規律服藥,定期回診追蹤,若斷然停藥可能引發腫瘤惡化,甚至造成抗藥性問題。一旦腫瘤有了抗藥性,即使再使用第二線藥物治療,效果仍然有限。醫師提醒,服用標靶藥物可能會有水腫、噁心、腹瀉等副作用,都該向醫師諮詢,尋求正確的緩解之道,患者切勿隨意自行停藥,間接放棄治療。
 |
tzu |
|
9 |
胃腸道基質瘤》基質瘤標靶藥副作用少 提升服藥順從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2/04/15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何景良 http://healthnews.com.tw/upload/1336188703169163065.png
年近九十老翁食慾不佳,出現疲勞、貧血等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的是一種少見的「胃腸道基質瘤」,腫瘤約莫5、6公分,長在胃部,因年邁身體虛弱,無法手術切除,以標靶藥物治療,目前腫瘤已縮小至2、3公分,控制穩定。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何景良表示,胃腸道基質瘤的患者較不容易有明顯症狀,因為腫瘤多生長在胃部,而胃的彈性較大,所以容易誤以為是胃脹氣或是一般的腸胃不適。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是當腫瘤太大、轉移到肝臟,或是患者年紀大,合併有其他慢性疾病時,手術風險則較大,需考慮改以標靶藥物治療。
所幸目前針對復發、轉移、無法切除的胃腸道基質瘤,健保給付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能有效控制腫瘤。也因為胃腸道基質瘤容易復發,即使切除乾淨,仍可能殘存癌細胞,因此臨床上也多見術後用標靶藥物進行輔助治療,避免腫瘤復發。
多數標靶藥物使用,可能會有出疹子的副作用,何景良醫師指出,服用胃腸道基質瘤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則較少出現疹子,文獻指出部分患者會有腳抽筋、眼瞼些微水腫等症狀,但也因為標靶藥物副作用少,患者接受度高,提升服藥順從性。醫師也提醒,若出現不適,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引發腫瘤加速惡化。
醫學的發達,讓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可以藉由手術搭配藥物,加以控制病情。何景良醫師強調,藥物的副作用雖然可以忍受,但患者仍需要家人與醫師的支持,適當的運動能幫助患者造血功能及疲勞的恢復;維持正常的工作,讓生活有重心,不再把自己一直當成病人看待,才能積極對抗腫瘤。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blog/gist/3120.htm
|
tzu |
▼活動時間: |
2012/5/12 |
∼∼
|
2012/7/2 |
|
活動地點:www.sampostar.com.tw
|
|
10 |
校園品牌大使選拔
報名期間 |
2012年05月12日 (六)至07月01日止(日) |
參賽資格 |
全國各大專院校在學男女生(含研究所) |
報名方式 |
須於網路完成,不接受其他報名方式;並將下列資料填寫正確後上傳至活動官網(www.sampostar.com.tw)即完成報名。
1. |
個人資料(含網路相簿有效連結網址) |
2. |
上傳清楚個人生活照兩張(除照片外,也歡迎上傳一分鐘以內之個人介紹宣傳影片至youtube,為自己拉票,請提供連結位置給工作小組下載) |
3. |
300字內自我介紹 |
4. |
加分題:若當選品牌大使,將會如何為品牌宣傳 | |
活動時程 |
初賽(書面審查):2012年07月09日(一)至07月12日(四) 複賽(人氣投票):2012年07月13日(五)至07月31日(二) 決賽暨頒獎典禮:2012年08月25日(六) 網路票選抽獎:2012年08月25日(六) |
活動流程與 評分標準 |
活動將分成初賽、複賽、決賽三階段進行; |
1. |
初賽:參賽者將個人資料及照片上傳至活動官網,將由品牌代表擔任評審進行評選,並選出30名進入複賽。 |
2. |
複賽:進入複賽之參賽者將進行網路人氣PK投票票選,並於指定時間內由得票數最高之12位參賽者,晉級下一輪決賽。(30名複賽入圍者可另提供一分鐘個人宣傳影片進行票選活動) |
3. |
決賽暨頒獎典禮:
★ |
網路投票(投票成績僅供參考,不列入計分) 進入決賽之12位參賽者,需提交一分鐘以內的品牌大使之創意宣傳影片,由活動單位統整後放置官網及youtube上作為活動宣傳。 |
★ |
決賽(評分方式) 才藝30%(須準備5分鐘才藝,類型不限,可自由發揮) 外型與整體造型30% 台風20% 表達能力20%(由評審現場提問或抽籤方式提問問題) |
★ |
票選抽獎 資格:凡參與網路票選者皆可抽獎 抽選方式:於決賽活動現場直接抽選24名獲獎者 獎項:聲寶系列家電 | | | |
決賽資訊 |
1. |
日期:2012年08月25日(六) |
2. |
地點:台北市區,另行公告 |
3. |
地址:台北市區,另行公告 | |
活動獎項 |
第一名:獎助學金新台幣15萬元、5萬元聲寶家電、聲寶廣告代言及相關活動露出機會,共1名。 第二名:獎助學金新台幣10萬元、5萬元聲寶家電、聲寶廣告代言及相關活動露出機會,共1名。 第三名:獎助學金新台幣7萬元、5萬元聲寶家電、聲寶廣告代言及相關活動露出機會,共1名。 優等:獎助學金新台幣5萬元、3萬元聲寶家電,、聲寶廣告代言及相關活動露出機會共3名。 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獎助學金新台幣2萬元、1萬元聲寶家電,共1名。 票選抽獎:凡參加網路票選,即可參與抽獎活動;獎品為聲寶14吋電風扇,共計24名。 決賽得獎者將可獲得聲寶集團兩年廣告代言機會,並需配合拍攝廣告、出席活動等代言相關事項。 |
結果揭曉時間 |
比賽晉級名單將於以下時間公佈於活動官網上:
1. |
複賽入圍者30名:2012年07月13日(五) |
2. |
決賽入圍者12名:2012年08月01日(三) |
3. |
決賽得獎者6名:2012年08月26日(日) |
4. |
票選抽獎獲獎名單:2012年08月26日(日) | | |
Ivy |